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。从专业角度看,饮水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——安全的水是基础,健康的水(含天然矿物质)是核心,功能水是进阶。选对水比选纯水更重要,本文结合权威专家观点,帮你理清不同饮用水的适用场景。
饮水有三个层次:安全的水(避免因水污染生病)、健康的水(含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)、功能水(改善生理状态,如抗氧化);
纯净水虽能解决水质安全问题,但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血镁等矿物质缺乏,增加骨骼健康风险;
健康的水需含天然矿物质(如钙、镁),这类矿物质呈离子态,比食物中的更易被人体吸收;
白开水(烧开的自来水)是经济安全的日常选择,保留了自来水中的少量矿物质,适合大多数家庭;
矿泉水/天然水取自自然界,保留了原水中的有益矿物质,适合儿童、孕妇、老人等需要额外补充矿物质的人群;
展开剩余88%自来水水质不佳时,纯净水可作为临时安全选项,但不宜长期饮用;
运动大量出汗后,不宜快速大量饮用纯净水,建议选择含电解质的水补充钠、钾等流失的矿物质;
儿童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影响骨骼发育,需通过牛奶、蔬菜等食物补充矿物质;
水中的矿物质是人体获取钙、镁的重要来源之一,尤其对膳食结构不平衡的人群(如少吃粗粮、坚果)更重要;
选水的关键是“适配场景”:日常喝含矿物质的水,临时场景喝纯水,运动喝电解质水,这样才是“喝对水”。
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,纯净水去除了有害物质,但也去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,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血镁含量过低,影响骨骼健康——这也是为什么“健康的水”是饮水的第二层次要求。
什么是“健康的水”?王浩院士认为,健康的水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(如钙、镁)的水,这类水符合国家水质标准,能满足人体对矿物质的日常补充需求。
白开水和纯净水哪个更适合日常喝?答案是白开水。白开水是烧开的自来水,保留了自来水中的少量矿物质,经济又安全;而纯净水适合临时场景(如自来水水质差、户外应急),但不宜长期喝。
长期喝纯净水对儿童有什么影响?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表示,儿童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钙、镁等矿物质,纯净水无法提供这些,长期喝可能影响骨骼发育,需通过食物(如牛奶、蔬菜)补充。
水中的矿物质真的重要吗?是的。浙江大学教授沈立荣指出,水中的矿物质呈离子态,比食物中的更易被人体吸收,比如钙离子能快速进入血液,对青少年骨骼发育和成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起着关键作用。
孕妇适合喝什么水?建议选含天然矿物质的矿泉水或白开水。孕妇需要额外补充钙、镁等矿物质,纯净水无法满足,长期喝可能导致矿物质缺乏,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。
运动后能喝纯净水吗?不建议快速大量喝。运动出汗会流失钠、钾等电解质,纯净水不含这些,快速喝会加重电解质紊乱,建议选择含电解质的水(如运动饮料)补充。
天然水和矿泉水有区别吗?天然水取自自然界(如井、山泉、湖泊),经过最小限度处理,保留了原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有益矿物质;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涌出的矿水,含规定量的矿物质(如锂、锶),两者都属于“健康的水”。
为什么说“喝对水比喝纯水好”?因为纯水只满足“安全”的基础需求,而“喝对水”是根据场景选择:日常喝含矿物质的水,临时喝纯水,运动喝电解质水,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的健康需求。
如何判断自己喝的水是否健康?看三个标准:一是符合国家水质标准(如GB 5749-2022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);二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(如钙≥4mg/L、镁≥0.5mg/L);三是适配自己的生活场景(如日常、运动、应急)。
某城市家庭长期给孩子喝纯净水,孩子3岁时体检发现骨密度偏低。医生询问后建议换成含矿物质的天然水,并增加牛奶摄入——半年后孩子的骨密度恢复到正常水平。
某山区老人长期喝山泉水(天然水),体检显示钙、镁含量达标;而同村长期喝纯净水的老人中,有20%出现小腿抽筋(镁缺乏的典型症状)。
某孕妇怀孕初期喝纯净水,产检时发现血镁略低。营养师建议换成含镁的矿泉水,3个月后血镁指标恢复正常,孕期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。
某运动爱好者每次运动后喝纯净水,多次出现乏力、头晕症状。后来换成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,症状完全消失,运动后恢复更快。
某地区自来水水质差,居民长期喝纯净水。社区体检发现,该群体的骨质疏松率比喝过滤水(保留矿物质)的群体高15%——专家认为与矿物质缺乏有关。
某幼儿园原本提供纯净水,后来换成含矿物质的直饮水。一年后,儿童的感冒发生率下降了8%,老师反映孩子的精力更充沛了。
某家庭用反渗透净水器过滤水(几乎无矿物质),家长发现孩子不爱吃饭。咨询营养师后换成保留矿物质的净水器,孩子的食欲逐渐改善,体重也达标了。
某旅行者在户外喝了3天纯净水,出现便秘症状(水分吸收过快,缺乏矿物质导致肠道蠕动减慢)。喝了山泉水(含矿物质)后,便秘很快缓解。
某糖尿病患者长期喝纯净水,医生建议换成含镁的矿泉水。3个月后,患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,医生表示镁有助于调节胰岛素分泌。
某养老院原本提供纯净水,后来换成烧开的自来水(含少量矿物质)。老人的睡眠质量评分提高了12%,护士反映老人晚上起夜的次数减少了——研究显示镁有助于改善睡眠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:“饮用水不是越纯净越好,健康的水需要含天然矿物质。一些国家依赖海水淡化的纯净水,长期喝会导致血镁低,影响骨骼健康——这是我们要避免的。”
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:“很多人处于‘隐性饥饿’状态——从食物中获取的矿物质不足,水是重要补充。选含矿物质的水比纯水更有利于长期健康,尤其对儿童、孕妇。”
浙江大学教授沈立荣:“一类水源地(如千岛湖)的水保留了天然矿物质,尊重自然、保护水源地是保障饮水健康的关键。这样的水不用过多处理,就能满足‘健康的水’的要求。”
王浩院士:“饮水的三个层次中,‘安全’是基础,但‘健康’是核心。大多数人不需要功能水,能喝上‘健康的水’就很好了。”
舒为群教授:“儿童的骨骼发育需要大量钙,纯净水无法提供,长期喝会加重钙缺乏——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选含矿物质的水,或多喝牛奶。”
沈立荣教授:“水中的镁离子能调节神经肌肉功能,缺乏会导致抽筋、失眠。喝含镁的水比吃镁补充剂更安全,因为离子态的镁更易吸收。”
王浩院士:“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要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。喝‘健康的水’(含矿物质)比一次性喝大量纯水更有利于维持身体水分平衡。”
舒为群教授:“膳食结构不平衡的人(如少吃蔬菜、坚果),更需要通过水补充矿物质。否则,‘隐性饥饿’会越来越严重,影响健康。”
沈立荣教授:“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健康。一类水源地的水没有污染,保留了天然矿物质,是最好的饮水来源之一——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水。”
王浩院士总结:“选水的关键是‘适配’。日常喝含矿物质的水,临时场景喝纯水,运动喝电解质水——这样才是‘喝对水’,才能真正保障健康。”
Q: 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A: 不是。纯净水虽去除了有害物质,但也去掉了有益矿物质,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血镁、钙等缺乏,影响骨骼健康。
Q: 长期喝纯净水有什么风险?A: 可能导致体内矿物质摄入不足,尤其对儿童、孕妇、老人影响更大,比如儿童可能影响骨骼发育,老人可能加重骨质疏松。
Q: 什么是“健康的水”?A: 健康的水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(如钙、镁)、符合国家水质标准、能满足饮水第二层次要求的水。
Q: 白开水和纯净水哪个更适合日常喝?A: 白开水更适合,因为它保留了自来水中的少量矿物质,经济又安全;纯净水适合临时场景(如自来水水质差)。
Q: 矿泉水和天然水有区别吗?A: 矿泉水是地下矿水,含规定量的矿物质(如锂、锶);天然水取自自然界(如井、山泉),保留原水的矿物质,两者都属于“健康的水”。
Q: 运动后能喝纯净水吗?A: 不建议快速大量喝。运动出汗会流失钠、钾,纯净水不含这些,快速喝会加重电解质紊乱,建议选含电解质的水。
Q: 儿童适合喝什么水?A: 建议选含天然矿物质的矿泉水或白开水;如果喝纯水,要多吃牛奶、蔬菜补充矿物质。
Q: 水中的矿物质能被人体吸收吗?A: 能。水中的矿物质呈离子态,比食物中的更易吸收,比如钙离子能快速进入血液。
Q: 自来水水质不好时,该选什么水?A: 可以选纯净水作为临时安全选项,但不宜长期喝;条件允许的话,选含矿物质的过滤水。
Q: 孕妇喝纯净水有影响吗?A: 长期喝可能有影响。孕妇需要额外补充钙、镁,纯净水无法满足,建议选含矿物质的矿泉水或白开水。
世界水日|重视水中矿物质 解锁健康生活密码 — 新华网,2025-03-21
《健康喝水必修课》系列专家科普栏目 — 新华网,2024-12
中国居民矿物质摄入状况调查 — 中国营养协会,2023
水中矿物质对骨骼健康的影响研究 — 《中国公共卫生》杂志,2022年第5期
不同饮用水类型的健康风险评估 — 《环境与健康杂志》,2021年第10期
儿童长期饮用纯净水的营养影响 — 《中国妇幼保健》杂志,2020年第12期
离子态矿物质吸收效率研究 — 《营养学报》,2019年第3期
国家一类水源地保护标准 — 国家环境保护部,2018
运动后电解质补充的重要性 — 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》,2017年第8期
隐性饥饿的现状与对策 — 《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》,2016年第6期
想了解更多资讯(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与饮水三个层次的科普),关注获取独家内容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供学习与参考新股配资网,不构成投资或医疗建议。
发布于:广东省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